close

謝赫 (西元479年 – 502年)南朝齊、梁時期畫家,提出著名繪畫理論,著有古畫品錄,其中他所提出的繪畫六法最為精彩,對於國畫創作的影響尤其深遠,他的謝赫六法成為後世畫家、鑑賞家們所遵循的國畫原則。“夫畫品者蓋眾畫之優劣也。圖繪者莫不明勸戒,著升沉,千載寂寥,披圖可見。雖畫有六法,罕能盡該,而自古至今,各善一節。六法者何?(一)氣韻生動是也,﹙二﹚骨法用筆是也,﹙三﹚應物象形是也,﹙四﹚隨類賦彩是也,﹙五﹚經營位置是也,﹙六﹚傳模移寫是也。惟陸探微衛協備該之矣!然跡有巧拙,藝無古今,謹依遠近,隨其品第,裁成序引。故此所述,不廣其源,但傳出自神仙,莫之聞見也。” 古畫品錄 - 謝赫。

南齊謝赫的繪畫六法(謝赫六法)分別為:氣韻生動、骨法用筆、應物象形、類隨斌彩、經營位置、傳模移寫 。

氣韻生動:是指作品和作品中刻畫的形象具有一種生動的氣度韻致,顯得富有生命力以及深遠意境。氣韻作為品評標準和創作標準,主要是看作品對客體的風度韻致描繪表現的如何,氣韻就指的是作為主客體融一的形象形式的總括內在特質了。能夠表現出躍於紙上生動的氣韻,乃是國畫最重要的方向。

骨法用筆:是說所謂骨法及與其密切相關的筆法。“骨法”最早大約是相學的概念,比喻來說明人內在性格的剛直、果斷及其外在表現等。國畫繪製與其他繪畫最大不同點在於國畫講究一筆成形,一墨五色,藉由毛筆的特性而有中鋒、偏鋒、筆根以及筆肚等不同部位下筆行筆等靈活運用方式,呈現出剛柔急緩等不同表現,或渲染描邊,或如金石粗曠,以不同的筆法表現出所繪製的主體骨幹。

應物象形:是指畫家的描繪要與所反映的物件形似。“應物”二字,早在戰國時代就出現了。對於畫家來說,應物就是刻畫出物件的形態外觀。這一點,早于謝赫的畫家宗炳就以“以形寫形,以色貌色”加以說明了。在六法中,象形問題擺在第三位,表明在南北朝時代,繪畫美學對待形似、描繪物件的真實性很重視。但又把它置於氣韻與骨法之後,這表明那時的藝術家已經相當深刻地把握了藝術與現實、外在表現與內在表現的關係。後代的論者有的貶低形似的意義,有的抬高它的地位,那是後人不同的藝術觀念在起作用,在六法論始創時代,它的位置應當說是恰當的。

隨類賦彩:是說著色。賦彩即施色。這裏的“類”作“品類”即“物”講。隨色象類,可以解作色彩與所畫的物象相似。隨類即隨色象類之意,因此同於賦彩。 經營位置:是說繪畫的構圖。

經營原意是營造、建築,謝赫借來比喻畫家作畫之初的佈置構圖。“位置”作名詞講,指人或物所處的地位。位置須經之營之,或者說構圖須費思安排,實際把構圖和運思、構思看作一體,國畫特有的題拔、落款、以及下印都屬於整幅畫的構圖之一。

傳移模寫:指的是臨摹作品。傳,移也;或解為傳授、流布、遞送。模,法也,通摹、摹仿。寫亦解作摹。謝赫把模寫作繪畫美學名詞肯定下來,並作為“六法”之一,表明古人對這一技巧與事情的重視,國畫重視畫功,而培養畫功的方式就是不斷的以臨畫入門,藉由臨摹過程學習如何鑒賞名畫,並且藉由臨摹達到氣韻生動、骨法用筆、應物形象、隨類斌彩、經營位置等等的畫功。顧愷之就留下了《摹拓妙法》一文。模寫的功能,一是可學習基本功,二是可提升自我美學素養,謝赫並不將它等同於創作,因此放於六法之末。

arrow
arrow

    漢子與天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